中國藏族網(wǎng)通

蒙元統(tǒng)治者選擇藏傳佛教信仰的歷史背景及內(nèi)在原因

來源 : 西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    作者 : 才 讓    發(fā)布時間 : 2020-07-09
字體 :

1.jpg

摘 要:蒙元王室選擇藏傳佛教信仰與藏傳佛教在中國西部地區(qū)具有廣泛影響是密切相關(guān)的,同時也是蒙、藏民族雙方關(guān)系互動以及藏傳佛教密法與其社會文化相適應(yīng)的結(jié)果、蒙元統(tǒng)治者與藏傳佛教之間存在著多層面關(guān)系,西夏境內(nèi)藏傳佛教的興盛、藏傳佛教界對蒙古王室的積極傳教及藏傳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對蒙元統(tǒng)治者選擇藏傳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響。

關(guān)鍵詞:蒙元統(tǒng)治;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密法; 傳教

《元史。釋老傳》云:“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廣而險遠,民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shè)官分職,而領(lǐng)之于帝師?!盵1]顯然蒙元重視藏傳佛教是“以因其俗而柔其人”,是一種政治策略?!罢尾呗浴敝f有其合理之處,元世祖忽必烈等人的主觀意愿及對藏傳佛教的推崇,客觀上自然有利于對藏傳佛教信仰地區(qū)的統(tǒng)治。學(xué)術(shù)界也多有人繼承《元史》的說法,認為崇尚藏傳佛教是元朝對藏區(qū)“因俗以治”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元朝皇室對藏傳佛教不僅是推崇,而且是信仰、藏傳佛教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應(yīng)該說僅以“權(quán)術(shù)”概括之,并不能反映蒙元統(tǒng)治者與藏傳佛教間的多層面關(guān)系。扎奇斯欽先生的《蒙古與西藏歷史關(guān)系之研究》中首先探討了這一問題,該書第一章緒論的副標題就是“蒙古的可汗們何以信奉了吐蕃的佛教”。他考察了佛教在蒙古的早期傳播根據(jù)《元史。鐵哥傳》中有關(guān)那摩國師的資料,指出那摩國師所傳的佛教是密宗,那摩國師在蒙古汗廷的地位和影響有利于藏傳佛教的傳播。扎奇斯欽先生十分注重蒙古與西藏在文化上的共性,他指出:“蒙藏兩民族之間文化融合,雖遠不及蒙古與畏兀兒等突厥系諸民族但是蒙古與吐蕃究竟還是屬于游牧民族同一類型的范疇,所以在文化距離上,彼此還是比農(nóng)業(yè)民族容易接近。”[2]通過回顧吐蕃王朝對佛教的選擇,認為“經(jīng)過漢文化融合的中國佛教,并不如密宗色彩濃重,來自印度的佛教,更適合于吐蕃的文化。這種來自印度的佛教信仰,才是一面可以壓制原始薩滿信仰_Bon,一面又能把他融合起來的,適合吐蕃游牧民族信仰的宗教。同樣的適合農(nóng)業(yè)文化的漢地佛教,與適合游牧文化的吐蕃佛教對于游牧文化圈內(nèi)的蒙古人,其影響也是如此。這或者是蒙古可汗所以選擇吐蕃佛教的主要原因”[3]。扎奇斯欽先生的研究視角獨特,大大深化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但“文化共性說”也僅僅是一個方面,而且扎奇斯欽先生并未展開討論,因此筆者以為對這一問題仍需進行多方位的研究。

一、西夏境內(nèi)藏傳佛教的興盛必對蒙元統(tǒng)治者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一) 西夏是金剛乘密法傳播的中心之一

西夏建國前,藏傳佛教在甘肅河西、青海東部一帶一直傳承不衰,相繼形成了一些佛教文化中心西夏建國、吞并河西之時,正是西藏地區(qū)佛教復(fù)興的階段。在印度,密宗已成為佛教的主流,并源源不斷地傳向西藏,又從西藏向四面輻射,尤其向東傳播,最遠到達西夏。印度、西藏、甘青康、西夏之間的這個密乘傳播路線暢通無阻,聯(lián)系非常緊密。蒙古信仰藏傳佛教,從金剛乘密法的傳播來看應(yīng)是其不斷東傳的延續(xù)。

近年來,學(xué)術(shù)界對西夏和藏族間的文化淵源等方面愈來愈有深入的了解,研究成果不斷問世。研究表明黨項羌與藏族有著血緣關(guān)系,相互間容易溝通,適合西藏社會的金剛乘密法,也自然適合于西夏社藏傳佛教得到西夏王室的支持,有數(shù)位西藏密宗大師在西夏傳法,如已被學(xué)術(shù)界所熟知的薩迦派第三祖扎巴堅贊(1147-1216年)的弟子覺本.噶舉派噶瑪都松欽巴(1110一1193年)的弟子格西藏索哇等。甚至息杰派也有高僧在西夏活動,如《青史》載:“有名布匈貢巴者,系靠近嘎哇尼當(dāng)?shù)娜?他得到師傳給教授后,去到木雅王(指西夏一引者)那里,王依止他為供養(yǎng)處,他廣傳、直誦導(dǎo)釋問答法類".遍弘于北疆?!盵4]布匈貢巴是息杰派祖師帕丹巴(9-1117年)大師的第四傳弟子。近來引起學(xué)術(shù)界重視的《大乘要道密集》,更多地提供了藏傳佛教在西夏傳播的信息,其中提到一位著名的西夏上師玄密帝師,如《大手印伽陀支要門》中載其師曾云:“然此要門師承次第者,此師傳與辣麻馬巴,此師傳與銘悉巴,此師傳與辣麻辣征,此師傳與玄密帝師,此師傳與大寶上師,此師傳與玄照國師。” ①馬巴即噶舉派創(chuàng)始人瑪爾巴卻季洛追,銘悉辣巴即噶舉派的第二位祖師米拉日巴、辣麻辣征應(yīng)是第三位祖師塔波拉杰,辣征即拉杰的不同音譯,因此,玄密帝師是瑪爾巴的三傳弟子,同噶舉派的帕竹大師、噶瑪都松欽巴等地位相當(dāng)。從上引玄密帝師的師承完全反映出西夏是金剛乘密法從西藏向外傳播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不容忽視。西夏中后期,藏傳佛教在其境內(nèi)得到空前發(fā)展,就現(xiàn)今所知有三位藏族僧人先后擔(dān)任過帝師之位。西夏境內(nèi)出現(xiàn)了果海密嚴寺、大清涼寺、大覺圓寂寺、馬蹄寺、誘生寺等諸多弘傳藏傳佛教的寺院,從《大乘要道密集》和存世的西夏文譯本密宗典籍看,西藏后弘期的新譯密法大手印、道果等法在西夏得到傳播,西夏是當(dāng)時金剛乘又一興盛之地。西夏中后期的佛教史,應(yīng)是藏傳佛教后弘期的組成部分。

(二) 藏傳佛教的信仰已突破民族界線

后弘期藏傳佛教主要是向東傳播,并成為不同民族的信仰。西夏境內(nèi)生活著黨項、漢、藏、回鶻等民族,各族雜處,多元文化并存,相互間自然有聯(lián)系和交流,藏傳佛教除藏族、黨項人信奉外,一些漢僧也在修習(xí)?!洞蟪艘烂芗分斜4娴臐h譯藏文經(jīng)論和部分匯編的漢文密乘著作,足以證明藏傳金剛乘密法在漢僧中很有影響。如《解釋道果語錄金剛句》的譯者“北山大清涼寺沙門慧忠”,《解釋道果逐難記》的傳譯者"甘泉大覺圓寂寺沙門寶昌”,《新譯大手印不共義配教要門》的譯者"果海密嚴寺沙門惠幢"等人,皆精通漢藏文字和漢藏佛學(xué)?!叭市⑻焓⒛觊g刊印的西夏文法典《天盛改新定律令》中,也記載有吐蕃佛教對西夏的巨大影響。該書第十一章明確規(guī)定:蕃、漢、西蕃(吐蕃)三族人可以擔(dān)任僧官,但必須會讀誦十多種經(jīng)咒,其中吐蕃文經(jīng)咒即占半數(shù),還要由精通吐蕃語的人進行考試”[5]。顯然懂藏傳佛教是漢僧擔(dān)任僧官的必備條件之一。同時,政府的這種行為,對漢藏佛教的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此外,藏傳佛教在回鶻人中也得到傳播?!端_迦世系史》載,薩班與闊端談?wù)摲鸱〞r,由回鶻僧人擔(dān)任翻譯,說明回鶻僧人中有了解藏傳佛教者。薩班在涼州講經(jīng)時,就有“金國、蕃、回鶻、西夏等地的善知識大德前來聞法”[6]。此時距西夏亡國僅20幾年。20世紀初,斯坦英等在吐魯番等地發(fā)現(xiàn)了不少藏傳佛教經(jīng)典的回鶻文譯本,大多屬元代[7]。新疆地區(qū)的藏傳佛教,定是從河西等地傳播過去的,而回鶻接觸藏傳佛教的時間也在元代以前。

蒙古征服之前,藏傳佛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中國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是最具活力的宗教之占有突出的地位。藏傳佛教的社會影響、政治地位,不能不引起蒙古統(tǒng)治者的重視,藏傳佛教進入他們的視野也就自然而然了。后來元代借鑒了西夏的有關(guān)藏傳佛教政策,也能說明西夏對蒙元的影響藏傳佛教在不同民族中的傳播,加強了民族間的文化聯(lián)系,而藏傳佛教自身也積累了向其他民族傳教的經(jīng)驗。

(三) 元朝時河西僧人仍十分活躍

1226年,西夏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后,河西之地的藏傳佛教似乎并未衰微,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河西地區(qū)往往是藏傳佛教大師向蒙古人傳教的根據(jù)地,因這里有濃郁的藏傳佛教文化氛圍,有他們的信仰者和支持者。薩班、噶瑪拔希、八思巴等人先后在這里留下了活動的足跡,后來噶瑪讓迥多杰噶瑪若必多杰等人亦在河西等地傳過教。西夏雖亡,但佛教傳承未斷,因此蒙元時期,西夏僧人仍十分活躍,他們甚至在藏傳佛教與蒙古統(tǒng)治者、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間起著溝通的作用。元朝的僧官、譯師中,有多人來自西夏故地河西等地。1258年,佛道辯論時,據(jù)《至元辯偽錄》佛教一方中就有“河西國僧”,排名第四位,已經(jīng)受到蒙古宮廷的重視。河西僧之所以受到元朝的重用,因他們具備語言上的優(yōu)勢,大都通曉藏漢兩種文字,或者更多,元朝著名譯師沙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出身翻譯世家,他出身翻譯世家,他的祖父、父親都是西夏的譯師。沙巴在河西頗受人敬重,《佛祖歷代通載》云:“河西之人尊其道而不敢名,止稱其氏,至呼其子弟皆曰。‘此濟農(nóng)法師家’ ”[8]。西藏薩迦派僧人雖在元朝聲望很高,但西藏僧侶在內(nèi)地任職的并不多,因他們不通漢語,加之路途遙遠,征用不便。因此,內(nèi)地的僧官中,往往有河西僧出任,如楊璉真伽、沙巴、管主巴等人。河西僧人在蒙元時代的活躍,有助于藏傳佛教的發(fā)展。

二、藏傳佛教界對蒙古王室積極傳教與尋求自身發(fā)展是相一致的公元13世紀,蒙古崛起,成吉思汗東征西討,威震歐亞。

各種宗教聞風(fēng)而動,紛紛向蒙古傳教,尋求支持藏傳佛教也不例外,數(shù)位領(lǐng)袖人物積極投身于對蒙古的傳教,為此顯示出的熱情,與其他宗教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藏傳佛教史上,數(shù)位第一流的大師向同一民族傳教是不多見的。他們的熱情努力,以及他們淵博的佛學(xué)知識,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風(fēng)范,在蒙古統(tǒng)治者選擇藏傳佛教的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

向蒙古傳教符合佛教普渡眾生、教化一方的價值觀念,《薩迦世系史》說薩班赴霍爾地方,是因他對只知戰(zhàn)爭,不敬佛法的霍爾人生大悲心,欲將霍爾人引向佛法正道[9]。其他的藏傳佛教大師也抱有同樣的觀念,而這種主觀愿望又與藏傳佛教尋求自身發(fā)展的客觀利益是相一致的,13世紀正是西藏佛教教派發(fā)展壯大的時期,有些教派以寺院為中心擴充勢力,對周邊地區(qū)行使管轄權(quán)力;有些與地方家族勢力緊密結(jié)合,實施政教合一,地方勢力通過宗教影響獲取政治、經(jīng)濟上的權(quán)益。教派之間,開始產(chǎn)生利益之爭,教派矛盾有加劇的趨勢,尤其是薩迦派和噶舉派的主要支系,在當(dāng)時最有活力,發(fā)展速度最為迅速,為了保障并獲取政治、經(jīng)濟上的更多利益,他們樂意尋求強大的支持者。而經(jīng)濟富裕、勢力雄厚的內(nèi)地王朝,能夠給予他們強有力的支持。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夸口說祖上得到過西夏皇帝的供養(yǎng),西夏皇帝對楚布寺的資助也被載入史冊,說明藏傳佛教看重這種聯(lián)系。蒙元時期,新興的薩迦派、噶舉派,十分熱心于對蒙古傳教,從下文有關(guān)具體史實的論述中,我們更能感受到這一點。

(一) 蔡巴噶舉的傳教活動

《賢者喜宴》認為,蔡巴噶舉是最早同蒙古人建立聯(lián)系的藏傳佛教教派,并記載有藏巴東孔巴、喇嘛貢唐巴等人在蒙古傳教的情況,內(nèi)容充滿傳奇色彩,但不乏參考價值。此摘譯如下:

比起薩迦、噶瑪派,蔡巴噶舉在(霍爾地區(qū))的出現(xiàn)更早,香仁波且的弟子藏巴東孔巴(gtsang-pa-dung--khur-pa)師徒七人到霍爾地方后,住于山間修行。霍爾部落委托(他們)牧羊,修本尊而(表面)以牧羊為主。一日,發(fā)生冰雹、山洪,(當(dāng)?shù)氐?羊皆死去。東孔巴因?qū)Ρ⑹┘右饽?使他所處未降冰雹,他的羊也未受損傷。(當(dāng)?shù)厝?尋問如此奇事是何因,因言語不通(東孔巴)遂向天空作期克手印.(當(dāng)?shù)厝?以為他擁有對天的控制能力,使(他的)名聲、福報大增。其時似在成吉思汗登基三四年后。汗王聽到后,遂召到跟前,說:"這與住在西夏者裝束相同,對天有能力,本領(lǐng)亦很大?!笔挚粗?。對西夏通過翻譯(mi-nyag-la-lo_tsv_bsgyurns根據(jù)下文疑此處"mi-nyag",是“jin_gi_rgyt-po"即成吉思汗之誤-譯注)講授三寶之密咒等,使(成吉思汗)稍微產(chǎn)生了信仰。一位大臣被羅喉(兇曜名一譯注)加害.(東孔巴)予以消除,因此得王臣二人的賞賜,授給好的敕命?;魻柵c藏僧間的相會,以此次為最早。但因神仙(指道士-譯注)和也里可溫等的妒忌.(東孔巴)未能在霍爾居住,赴西夏,成吉思汗在位的第九年火豬年,西夏被霍爾征服,許多寺院遭到拆毀,佛教受到損害之時,上師藏巴東孔巴到可汗前,可汗命其坐在所有祈天者的首席·薩云(za_gin)、埃尕(ae-ka)母子做其私人施主向成吉思汗通過翻譯講說因果和佛教的優(yōu)點,說"有情安樂應(yīng)憑依佛法,國王應(yīng)對佛法做供奉對護持佛法的僧人們,不應(yīng)征稅服兵役,不降恐懼,應(yīng)將分散的集合起來,衰敗的恢復(fù)起來。請求利益佛法的詔書而被授予。巴底(1)ha_ti)等西夏所有地方衰敗的寺院得到恢復(fù)。霍爾汗王授予僧人的詔書,似此次為最早。與此同時苯波、神仙等所有(宗教)擺脫了賦稅兵役。窩闊臺登基不久,(東孔巴對薩云埃尕母子)說,''在夏沃熱松(sha-aod--ral-gsun)有我的同門喇嘛貢唐巴(gung-thung-pa),你們母子迎請而為福田?!敝笕ナ?他的靈塔雖在固絨(gurunl),但在巴底有銀靈塔。按他的吩咐,薩永埃尕母子迎請喇嘛貢唐巴,為應(yīng)供上師,喇嘛貢唐巴授灌頂和護法的隨賜,這是霍爾求法之始。對忽必烈之子,以金剛加持救治。在固絨西邊巴底窩朵山頂(bhi-ti-bol-tog)修本尊時,從夢兆知忽必烈將得汗位,遂言:“你將獲得汗位、衛(wèi)地有我的上師的寺院蔡公塘,請予恩惠”。王子聽后,身體震顫,說:"喇嘛不要說這樣的大話,到時我知道。"忽必烈對西夏境內(nèi)的蔡巴派極為眷顧。后做蔡公塘的宗主(skos_bdag).將蔡巴做為自己的屬民(skos_mi)[10]

《賢者喜宴》第三編第七章《總的噶舉派源流》中又載喇嘛香的一位弟子在西夏和蒙古傳教,“雅隆巴扎巴僧格按香仁波且的授記,至西夏地方修行,成為國王的上師。在果拉(go_ra)大寺和巴底等地方及在霍爾其事業(yè)亦廣大興旺,后來薛禪汗將蔡巴視為自己的屬民,貢唐視為自己的寺廟而做供養(yǎng),使寺院(建的)無與倫比”[11]。此處扎巴僧格,似是喇嘛貢唐巴。但《賢者喜宴》前后的記載沒有交待清楚人物的關(guān)系,導(dǎo)致所敘述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混亂。

關(guān)于東孔巴,《紅史》的正文中說他是喇嘛香的再傳弟子,而東噶活佛加的注中說東孔巴名旺楚扎西,是喇嘛香的弟子[12]。有可能他既師從過喇嘛香,又師從過喇嘛香最杰出的弟子釋迦益西,這在藏傳佛教史上是常有的。《賢者喜宴》有關(guān)東孔巴的記載不乏夸張和年代上的錯誤,如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的時間說成是登位后的第九年等。但《賢者喜宴》的記載至少告訴我們,蔡巴噶舉的兩位上師即東孔巴旺楚扎西和雅隆巴扎巴僧格(如果認定他與喇嘛貢唐巴是同一人)在西夏傳教,并同蒙古王室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同時他們的傳教也有成效。其一,所說"薩永埃尕母子”似是蒙古王室成員,他們信奉了藏傳佛教。其二,為蔡巴噶舉帶來了利益,與忽必烈建立特殊的關(guān)系,得到他的支持。上文提到忽必烈做蔡公塘的宗主(sgos_bdag),按sgos_bdag與sgosdpon、sgerdpon之意同,譯為宗主、封建主,即占有土地農(nóng)奴的世家貴族??衫斫鉃椴坦脸闪怂乃接蓄I(lǐng)地(愛瑪或投下),而sgos_mi即sger--mi意為私有莊園的屬民,類似元代的"投下戶”。蔡巴后來成為西藏十三萬戶之一。值得指出的是,當(dāng)時西藏各派、寺院集團,都從蒙古政要尋找宗主,如載:“蒙哥汗在位時,許多西藏的譯師、僧人前往(霍爾),以各自的關(guān)系尋找宗主(sgos_dpon),止貢巴和藏古爾摩巴(gtsang-mgar_mo_pa)依靠可汗本人·薩迦巴拉德雄巴(ha_sde_gzhung-pa)等依靠闊端,蔡巴依靠薛禪,達垅巴依靠阿里不哥,雅桑、帕竹、唐波且依靠旭烈兀,分為十一個多部分。”[13]這里的sgos_dpon同樣指尋找蒙古政要為靠山或領(lǐng)主,而不能理解為這些教派、地方勢力尋求獲得sgos_dpon之位。這段資料也說明藏傳佛教各派為各自的發(fā)展,在積極地尋求出路。

(二) 薩迦派的傳教活動

1.有關(guān)斯納(zi_na)家族的活動。薩迦派何時與蒙古發(fā)生聯(lián)系,也有不同的說法?!栋捕嗾淌贰酚幸粍t青海斯納家族的歷史,說名斯納格西者,曾在薩迦寺學(xué)習(xí)顯密經(jīng)教,后成為著名的佛教學(xué)者、“他于結(jié)業(yè)后閉關(guān)修習(xí)期間,見到了文殊菩薩和度母圣客,度母還授記"前往北方蒙古地區(qū),弘揚佛法,。于是從后藏覺摩隆、拉薩和貢塘三地各帶領(lǐng)一位最有學(xué)識的格西作為隨從,前往北方。覲見正在相多地方居住的成吉思汗大汗”。①接下來的記載,與東孔巴的故事類似,斯納格西一行向成吉思汗顯的法術(shù),得到可汗的褒獎,并讓斯納格西留在身邊。斯納格西的一位隨從來自貢唐,是否是喇嘛香的弟子喇嘛貢唐巴呢?如是,則斯納格西與東孔巴、喇嘛貢唐巴的事跡有關(guān)聯(lián),或是同一事件的不同記載《安多政教史》又載拖雷有位義子名斯納澤覺(zi_na_.tse-Ijo),還有一位斯納堪布。喜饒耶喜巴藏卜也活躍在忽必烈身邊,說他“由于作為供施兩方的侍者,致力于眾生怙主八思巴大師與國王之事業(yè),成績卓著,由國王賜予宗喀地方的土地"。②

《安多政教史》的記載雖然簡略,但必有所本。這一方面說明早期蒙藏間的聯(lián)系比較廣泛,青海的斯納家族與蒙元王室有著特殊的關(guān)系。另外也說明斯納家族在蒙元王室選擇藏傳佛教薩迦派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斯納格西受度母預(yù)言”的記載看,當(dāng)時的藏傳佛教界竭力向東發(fā)展,與我們的推斷相吻合。

2.薩班對闊端的宗教影響,薩迦班智達博通大小五明,以淵博的知識聞名于世,他對佛教文化的完整掌握在向蒙古人傳教的佛教大師中是首屈一指的。從藏傳佛教傳播史看,薩班的東行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弘法活動?!端_迦世系史》、《安多政教史》、《涼州四寺志等寺志匯編》等載[14],薩班一路講經(jīng)傳法,甚至撰文答復(fù)求問者的疑難問題,走得很從容,并非像當(dāng)今的一些論著中所述的那樣艱難。居住涼州時更是大轉(zhuǎn)法輪,一代尊師的傳法活動成為盛事就佛教的傳播而言,薩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為薩迦派的發(fā)展抓住了歷史機遇、薩迦派成為蒙古統(tǒng)治西藏的代理人,這是薩班此行的最大收獲,為后來薩迦地方政權(quán)的建立、薩迦派的空前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其次,推動了河西地區(qū)藏傳佛教的發(fā)展,提高了佛教地位,原來舉行祈禱儀式時,也里可溫的教士和薩班在涼州四寺等處薩滿教的巫師坐在僧眾的前面,經(jīng)過薩班與闊端的接觸,僧人的位置排在最前面。的傳教活動更是影響廣大,使藏傳佛教在河西地區(qū)再次興盛起來。

第三, 使闊端對藏傳佛教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據(jù)《薩迦世系史》載:"之后為了國王(指闊端引者),做圣獅子吼儀軌,使王從病中得脫,因此極為信仰,求大乘發(fā)心等大乘深廣眾法。”[15]薩班也提到“此菩薩王總之對佛法,特別對三寶極為崇敬”[16],〈漢藏史集》載:“(薩班)得祈天者的長老(之位),為國王的上師,于霍爾地廣弘佛法,是霍爾薩迦關(guān)系的開端?!盵17]《安多政教史》說薩班為“闊端王及其眷屬授予喜金剛的灌頂,顯示各種神通,得到王的敬信[18]。但《賢者喜宴》卻說薩班去世后,闊端后悔未向薩班求法,才向八思巴求法?!顿t者喜宴》的作者在蒙古選擇藏傳佛教一事上,強調(diào)噶舉派的作用,帶有宗派傾向。我們認為薩班所說是可信的,闊端對佛教產(chǎn)生了一定的信仰。薩班為蒙古王室與薩迦派的接觸打開了通道,薩班的成功,尤其給薩迦派帶來的實際利益,鼓鐔了其他藏傳佛教領(lǐng)袖人物,在西藏佛教界掀起了向蒙古傳教,積極尋求蒙古君主支持的熱潮。上文提到的各派與蒙古政要建立關(guān)系的事,也是發(fā)生在薩班東行以后。

八思巴秉承薩班的遺志,成功地向忽必烈夫婦傳授了密乘灌頂,有關(guān)史實為學(xué)界所熟知,此不贅述這一方面顯示了年輕的八思巴的成熟和佛學(xué)修養(yǎng)及其擁有的過人才華,另一方面此時蒙古王室及忽必烈對佛教已多有接觸,選擇藏傳佛教無論從政治或信仰的角度,皆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三) 噶瑪拔悉與蒙哥汗

噶瑪派的領(lǐng)袖人物噶瑪拔希、精通顯密,尤其以密宗的修煉著稱,被稱為"成就師",在藏傳佛教界赫赫有名。噶舉派史書視他為第一個向蒙古大汗傳教者,據(jù)《賢者喜宴》最初他受到忽必烈的迎請.沒有留在忽必烈身邊,他似乎在尋求更強有力的支持者。八思巴留在忽必烈身邊和噶瑪拔希的離去,同他們的人品無關(guān),他們是在為各自的利益著想。從未來的發(fā)展看,噶瑪拔??芍^與歷史的機運失之交臂噶瑪拔希未返回西藏,卻繼續(xù)北上在甘青寧一帶傳教,公元1256年又受到蒙哥汗的召請。ㄍ賢者喜宴》載:“此可汗原持粟特也里可溫教(sog-po-aerg-bo)的見解, (噶瑪拔希)令其從中退轉(zhuǎn),變?yōu)榉鸾掏健TS多天中,給可汗授灌頂,并以介紹四身而加持時,三月間出現(xiàn)大婆羅門被八十位大成就師圍繞,而他們每位又示現(xiàn)無量變化,加持所有霍爾人后又融入自身的景象。其時,可汗君臣的心從二執(zhí)中解脫.證悟法性?!盵19]還說蒙哥汗為信佛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第一大行布施,“將所有寶庫、糧倉無私布施?!盵20]第二釋放犯人,“清空監(jiān)牢十三次?!盵21]第三頒布佛教法規(guī),“宣布治下一切屬民在四大節(jié)日中不殺生,望日和晦日守齋戒,所有祈天者要遵守各自的法規(guī),所有人要行十善法?!盵22]這被視為蒙古汗王頒布的第一個佛教法規(guī)。蒙哥汗還在固絨興建了佛寺,下令在漢地、蒙古、西夏、畏吾爾等各個地區(qū)修復(fù)和新建佛寺佛塔。因此藏傳佛教的噶舉派史料認為噶瑪拔希讓蒙哥汗變成了一名藏傳佛教信徒,甚至說他“自然生起大手印的證悟?!盵23]噶瑪拔希拜會蒙哥汗之前,1254年1月4日,蒙哥汗召見過圣路易派教士吉岳木。德夏卜魯克。根據(jù)這位傳教士的記載,蒙哥汗的一位妃子是景教徒,可汗隨她參加了一次景教的儀式,宮庭宴會時景教教士站在最前面向大汗進酒,他認為當(dāng)時各種宗教中景教處于優(yōu)先的地位,這與《賢者喜宴》說蒙哥汗是景教信徒的說法有吻合處。但是蒙哥汗愈往后愈傾向于佛教,他又曾封那摩為“國師、授玉印,總天下釋教”。[24]“國師”這樣高規(guī)格的封號當(dāng)時只有佛教獲得,而那摩國師出身克什米爾,他所傳以密宗為主,與噶瑪拔希所傳相近。因此,是否可以說,在宗教政策上蒙哥汗保持了早期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的做法,但個人的愛好上傾向于佛教,進一步說傾向于大乘密宗。所以,藏文史書中噶瑪拔希的傳教故事,有一定的可信性。噶瑪拔希的活動非常有利于藏傳佛教的傳播,噶瑪拔希的傳教活動擴大了本派在甘、青、寧、川一帶的影響,在這些地區(qū)廣建佛寺,收受弟子,此時闊端和薩班確立蒙古統(tǒng)治西藏的具體步驟,尚未完全實施.中說蒙哥汗下詔僧人之事由薩迦派掌領(lǐng),但從上文提到的各派尋求蒙古政要支持看,薩迦派在西藏的領(lǐng)袖地位還沒有真正確立,而噶瑪派得到蒙哥汗的支持,足與薩迦派抗衡,但可惜蒙哥汗在位時間較短,而新繼任的忽必烈可汗同噶瑪拔希的關(guān)系不融洽,最終噶瑪派敗給了薩迦派。既是這樣,蒙哥汗對噶瑪拔希的推崇,給噶瑪派還是帶來了聲譽和地位,噶瑪拔希后面的兩位黑帽活佛都受到元朝宮廷的迎請。總之,噶瑪拔希積極的傳教,為本派日后的興旺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通過以上考察,應(yīng)知13世紀蒙古興起之時,正是藏傳佛教各派不斷形成發(fā)展時期,向蒙古傳教與藏傳佛教自身的利益密切相關(guān)。因此,蒙元統(tǒng)治者接受藏傳佛教,應(yīng)屬雙向選擇。

三、藏傳佛教密法易于被蒙元王室接受

蒙元王室最終接受藏傳佛教,除該教在西部影響廣泛這一時代背景和藏傳佛教大師的積極傳播外還應(yīng)考察所傳內(nèi)容及其發(fā)揮的作用。

(一) 密宗所具有的特色易于吸引蒙元王室成員

藏傳佛教博大精深,它既是宗教信仰,也是一種文化體系。向蒙古傳教的薩迦、噶舉等派尤以密宗為主,而密宗法門之多,儀軌之繁,堪稱各種宗教之最。

密宗除了即身成佛的深奧修煉法門外,尚有眾多特定的消災(zāi)避難、實現(xiàn)愿望的法門儀軌,如息、增攝、誅四法門,包括息滅災(zāi)難,增長智慧、壽命、財富,攝取欲想之物,除惡降魔等的方法。再如世間八小成就、八大成就,不一而足。因此,凡密宗大師,有成就師之稱,以神通著稱向蒙古傳教的藏傳佛教大師皆以“神通,,開道,這恐怕也是一種傳教策略,惟其如此,才能贏得敬重。東孔巴、噶瑪拔希、斯納格西八思巴莫不如此,蒙元統(tǒng)治者對此亦十分看重,以此為取舍?!端_迦世系史》所載噶瑪拔希和八思巴之間的神通比試,具有典型意義,就連學(xué)富五明的薩班也經(jīng)受了這方面的考驗?!顿t者喜宴》載,薩班給闊端治病時,闊端要求薩班以神通觀察他得的病,闊端感興趣的是神奇力量,而非佛教的價值觀。深得元世祖等幾代皇帝信任的膽巴國師的事跡更具代表性,《元史。釋老傳》、《佛祖歷代通載》、《神僧傳》無不視其為神奇人物,如載:“時懷孟大旱,世祖命禱之,立雨。又嘗咒食投龍湫,頃之奇花異果上尊涌出波面,取以上進,世祖大悅。......既復(fù)召還,謫之潮洲.時樞密副使月的迷失鎮(zhèn)潮,而妻得奇疾,膽巴以所持數(shù)珠加其身,即愈。又嘗為月的迷失言異夢及己還朝期,后皆驗。元貞間,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禱于摩訶葛剌神,已而捷書果至,又為成宗禱疾,遄愈,賜愈甚厚,且詔分御前校尉十人為之導(dǎo)從。

趙孟 所撰《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內(nèi)對膽巴的“神通智慧”及其社會影響云:“始于五臺山建立道場,行秘密咒法,作諸佛事,祠察摩訶伽剌,持戒甚嚴,晝夜不懈,屢彰神異,赫然流聞。自是德業(yè)隆盛,人天歸敬。武宗皇帝,皇伯晉王,及今皇帝、皇太后,皆從受戒法。下至諸王、將相、貴人,委重寶為施身,執(zhí)弟子禮,不可勝紀智慧神通,無如師者?!盵25]膽巴的影響不亞于八思巴,他的所為自然能強化蒙元王室對藏傳佛教的支持皇元一統(tǒng)天下,西番上師至中國不絕,操行謹嚴,具雖然密宗也使用各種法術(shù)為現(xiàn)實服務(wù),重視神秘主義的體驗,但與薩滿教相比,其法事儀軌更為系統(tǒng),法門內(nèi)容更為齊全,能滿足統(tǒng)治者不同的需求。薩滿教則顯得簡陋、質(zhì)樸,相形見絀,無法與之抗衡而藏傳佛教在對待薩滿教上,采取了容忍的態(tài)度,不似16世紀實施禁止和鎮(zhèn)壓,使雙方未產(chǎn)生尖銳的矛盾和對立,也減少了傳教的阻力。這使得蒙古的可汗們在信仰藏傳佛教的同時,又可保持本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習(xí)俗。因此,密宗自身的特點及其傳教策略,能夠吸引具有濃厚薩滿信仰的蒙元王室,并取得他們的支持。

(二) 藏傳佛教突出了“護國佑民”的內(nèi)容

藏傳佛教在向蒙元王室的傳播過程中,以積極的姿態(tài),為其軍政等國事效力。王磐的《拔思發(fā)行狀》云:“時則天兵飛渡長江,竟稱一統(tǒng),雖主圣臣賢所致,亦師陰相之力也?!盵26]顯見,忽必烈征南宋時,八思巴等人通過舉行密宗儀軌來協(xié)助軍事行動。極力推崇、奉祀密宗大護法神摩訶迦羅(大黑天),使其成為蒙古的武神[27]。元朝的皇宮及大都等地建造的寺院中均有摩訶迦羅像,該護法神的地位如此突出,反映了藏傳佛教傳播的內(nèi)容和特點。這與騎馬民族的尚武精神完全相適應(yīng),給蒙元王室?guī)砹诵碌木窳α?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元朝政府所支持的佛事活動都與護國佑民有關(guān),注重現(xiàn)實功用。元代著名譯師沙巴奉詔翻譯的幾部密經(jīng)典,如《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jīng)》、《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jīng)》、《藥師琉璃王七佛本愿功德經(jīng)念誦儀軌》等經(jīng),都具有護國佑民、祈禱國運長久的功用,如《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jīng)》云:“若遭人病孽畜病、疫癘、惱害、斗爭逼迫、他兵侵擾,一切厄難,赍此佛頂大白傘蓋無有能敵般(二合)當(dāng)難母陀羅尼系幢頂上,廣伸供養(yǎng),作大佛事。奉迎斯咒,安城四門,或諸聚落、都邑、村野,禮拜恭敬,一心供養(yǎng)。所有兵陣隨即消滅,疫癘諸病、惱害、斗爭、他兵侵擾,一切災(zāi)厄悉皆消滅。[28]在八思巴的建議下忽必烈在寶座后面建有大白傘蓋,薩迦派僧人也常舉行有關(guān)法事活動,為皇室祈福。在《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經(jīng)念誦儀軌》結(jié)尾,甚至追加為皇帝祈福的內(nèi)容,"為伏愿大圣皇帝,無始以來所有罪業(yè),愿盡消滅,無諸疾病,壽命延長天冠永固,寶域無疆,世出世間種種盛事,愿得豐富圓滿,二種福智資糧究竟,愿證三界法王正等正覺金剛寶位。百官黎庶,一切人民,無內(nèi)外難,安樂豐足究竟,愿證無上菩提”[29]。這些密宗經(jīng)典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直接為皇室服務(wù)。元代翻譯成蒙文的佛教經(jīng)典,也以密宗為主,如《五部陀羅尼》等。

元代藏傳佛教的法事活動除上述有關(guān)摩訶迦羅、大白傘蓋、藥師佛的儀軌外,尚有其他密宗禳災(zāi)消難的法事儀軌,"若歲時祝厘禱詞之常,號稱好事者,其目尤不一”[30]?!对贰め尷蟼鳌穼ζ涿坑写笾碌挠浭?此不贅言。另外,蒙元統(tǒng)治者興建的護國仁王寺等寺院佛塔,同樣含有益國安民之意。因此,蒙元統(tǒng)治者重視藏傳佛教,不僅作為一種價值取向,而且注重現(xiàn)實功用,認為對治國安邦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蒙元王室選擇藏傳佛教信仰是有多重原因的,是雙方關(guān)系互動的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 [30] 元史釋老傳 [M].卷202.北京:中華書局,1976,第15冊.4520,4522

[2] [3] [25] 扎奇斯欽·蒙古與西藏歷史關(guān)系之研究 [M].臺灣正中書局,9.164.

[4] 廓迅魯伯·青史 [Z].郭和卿譯,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60.

[5] 史金波,西夏佛教史 [Z].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53.

[6] [1511161薩迦世系史(藏文) [Z].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I39,123.136.

[7] [9] 楊建新,王紅梅·元代回鶻藏傳佛教文獻研究概況 [J].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01.

[8] 佛祖歷代通載 [Z].卷22.

[10] [11] [19] [20] [21] [22] [23] 賢者喜宴(藏文) [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下冊889-1416,上冊810.

[12] 紅史(藏文) [Z]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I30,452.

[13] 朗氏宗譜(藏文) [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109-110

漢藏史集(藏文) [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256.

[14] 涼州四寺志等寺志匯編 [Z].多識校訂,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88.

[17] 漢藏史集 [Z].324.

[18] 智觀巴·安多政教史 [Z].吳均譯,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89.26.

[24] 元史。鐵哥傳 [M].卷123.3074

黃春和·元初那摩國師生平事跡考 [J].法音,1994,(9).

[26] 大正藏 [Z],經(jīng)卷四十九.707.

[27] 張羽新·瑪哈噶拉一一元朝的護國神 [J].世界宗教研究,1997,(1).

那木吉拉·元明清時期蒙古人的摩訶葛剌神崇拜及相關(guān)文學(xué)作品研究 [J].中國藏學(xué),2001,(1.2).

[28] [29] 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 [Z].北京:中華書局,1994(第71分冊).70,57.

《西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4年1期

編輯 : 仁增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