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族網(wǎng)通

語言文字是最大的知識寶庫

   作者 : 馬進武    發(fā)布時間 : 2018-09-25
字體 :

1.jpg

內(nèi)容提要:語言文字是積累知識、傳播文化、科教興國、弘揚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有力的工具。對一個民族來說,其最大的知識寶庫莫過于它所特有的語言文字,誰要是忘記了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誰就失去了這個最大的知識寶庫。

關鍵詞:藏族,漢族,語言文字,特征


“知識就是力量?!睂θ魏我粋€民族來說,它獨具的語言文字,就是其最大的知識寶庫。語言文字對一個民族文化科學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人類的語言是在原始社會的勞動中產(chǎn)生出來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擴大其使用領域。由氏族組成部落,部落發(fā)展到民族,形成了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jīng)濟生活以及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質(zhì)的人類共同體。
若沒有語言,人就不能組成社會,不能交流思想,協(xié)同活動,不能向自然界爭得生活資料;若沒有語言,人就不能思維不能傳授經(jīng)驗擴大知識領域。所以斯大林說:“有聲語言在人類歷史上是幫助人們脫出動物界,結成社會,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組成社會生產(chǎn),同自然力量作勝利的斗爭并取得我們今天的進步的力量之一?!?br> 語言雖然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但受著時空的限制。自從有了文字就彌補了語言的兩個缺陷,擴大了語言的職能,成了人類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恩格斯說:“從鐵礦的熔煉開始,由于文字的發(fā)明及其應用于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币粋€民族若沒有文字,就不能有發(fā)達的科學文化,就不能進入高度發(fā)展的社會。
以上說明:應用文字是積累知識、傳播文化、發(fā)展科學最有力的工具。對一個民族來說,其最大的知識寶庫,莫過于它所特有的語言文字了。

1
在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中,有語言形態(tài)“放映室”,可以使人們了解哪種語言有形態(tài)變化,哪種語言無形態(tài)變化,藏語有什么特征。
語言雖然是語音和語義的結合物,但什么樣的語音表示什么樣的語義,并沒有必然的關系。因此相同的語義可以用不同的語音表示,如:東西燃燒時所發(fā)的光和焰,漢語叫“火”,藏語叫“??”,梵語叫“?????”。民族語言的類型也不同,語言學家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詞根語、粘著語、屈折語和多式綜合語四種類型。漢語屬詞根語,其特點是沒有形態(tài)變化,詞在句子中的各種語法關系主要靠詞序和虛詞來表達;藏語屬屈折語,其特點是廣泛使用詞的形態(tài)變化,靠屈折手段來表達各種語法關系。這兩種語言的動詞相比有三種不同之處。
一是漢語動詞本身無時間特征。如說:“我要讀書”、“我在讀書”、“我讀過書”、“你讀書!”這幾句話中,用時態(tài)助詞依次表明了主語的動作時間的未來時、現(xiàn)在時和過去時,用感嘆號表明使動的命令式。若不用時態(tài)助詞和感嘆號,就無法表明其時間概念和命令語氣。藏語動詞本身有時間特征,不用時態(tài)助詞,其時間概念依然明確。如:?????????????? ?????????????? ?????????????? ????????????????????
二是漢語動詞本身無地點特征,充當句子成分時,才能表明其具體用處。如說:“讀者讀了很多讀物”,其中“讀者”為主語,“讀”為謂語,“讀物”為賓語。藏語動詞有地點特征。充當主語用現(xiàn)在時,賓語用未來時,述語按時限該用哪個就用哪個。如:??????????????????????????????????
三是漢語動詞本身無條件特征,用在具體的語言中,才能表明其動態(tài)。如說:“截斷繩子”、“繩子截斷了”、“繩子斷了”。前一句中的“截斷”在賓語前,是使動詞;中間一句的“截斷”在賓語后,是受動詞;后一句的“斷”是自動詞。藏語動詞本身有條件特征,不必考慮語言環(huán)境,其意自顯。如:???????????????? ????????????? ??????????????
此外,藏語的詞性轉(zhuǎn)化,如動詞名詞化、名詞動詞化、名詞形容詞化、形容詞名詞化和動詞化、詞語簡略化,都有其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還有主體事物和客體事物兩大體系的對比變化規(guī)律等,因篇幅有限,未加贅述。語言的這種民族特點是各民族由于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社會結構不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生活習慣不同,認識方法不同,所以對同類對象的性質(zhì)、特征以及它與其他對象的聯(lián)系和關系的理解有了差異,表達的方法和特點也就不同了。

2
在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中,有詞匯“表象館”,供人認識天下萬物,開發(fā)智力,謀求幸福生活。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它的基礎從遠古時代就已奠定了。數(shù)量驚人的詞匯是社會歷史全部進程形成的。詞匯愈豐富,語言就愈發(fā)達。也就是說,語音的差異愈清晰,詞匯的分工愈細致,語言的表達能力就愈強。藏語就是這樣,語音不但有陽性、陰性和中性之別,且有高平調(diào)、低平調(diào)、升調(diào)、降調(diào)、屈折調(diào)之不同;構詞方法,有兩個詞素同性組合、同位組合和同音組合三種,結構嚴密,音韻和諧;象聲詞和連綿詞,幾乎都是雙聲或疊韻,富有音樂美。詞是表達事物具體概念的。藏族群眾用這種獨特的無限豐富的詞匯,認識和了解了無數(shù)的事物。若不掌握足夠數(shù)量的詞匯,就不能明了事物的類型、性質(zhì)、特征和作用;若不用豐富的詞匯按語法規(guī)則構成語言來交流思想,就達不到預想的結果。藏族人民就是用豐富的詞匯材料,按語法規(guī)則,制造語言的交際工具來交流思想,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種社會活動,進而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
探索詞源,既可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又能了解古人對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認識方法,命名的科學準則和構造詞匯體系的多種技巧。藏語構詞以形態(tài)相似為依據(jù),并以同一部位的字音為基礎,以發(fā)音特點相近為詞根,構造一系列詞匯,如:把圓的叫???????,以銀圓為代表的錢叫???????,卵石叫?????,環(huán)境叫???????,平圓面叫??????????,輪子叫???????,旋轉(zhuǎn)叫??????,回旋叫??????????,轉(zhuǎn)動叫??????,方面叫????,,都是以圓形相似為依據(jù)構成的近義詞;把阻擋叫??????,阻止叫??????,阻塞叫??????? 梗塞叫????? 梗阻叫?????,障礙叫??????,阻礙叫???????,阻攔叫?????? 卡叫???????,災難叫???,凝固叫?????,都以“阻礙”形態(tài)相似為依據(jù)構成的詞。
從以上兩例來看,它們同音而聯(lián)系,同義而相屬,服從于共同規(guī)律的支配,形成了有條理成系統(tǒng)的類聚。這種構詞方法的成就,是前人的智慧結晶,我們應認真學習、繼承和發(fā)揚。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新事物不斷地大量出現(xiàn),對它們都得命名,不然就無法具體表達它們各自的概念。“生下孩子要命名”,沒有名字就不好叫。命名要考慮它屬于哪個詞匯體系要有個準則。根據(jù)藏語構詞特點,這準則可以概括為三點簡便—一音節(jié)要少,一兩個為好;易懂——顧名思義,形象要鮮明;順口——音韻和諧,要朗朗上口。根據(jù)這個準則來看,當今的翻譯家譯詞和造句,反而不如藏族群眾的表達能力。如:方向盤譯為??????????????,群眾根據(jù)??????????(轡索)命名為????????;輪胎譯為??????????,群眾叫?????????;電視譯為?????????????????????? 群眾根據(jù)?????????或????????????(鏡子圓光和指上圓光,圓光近似圖像)命名為???????;電池譯為????????,群眾叫?????????;廣播譯為??????????????????,群眾把原為約“兩里”的?????????轉(zhuǎn)化為“廣播”的名稱(意為遠聞)等等,譯詞雖在翻譯界使用,但總是推廣不了,而群眾構造的新詞,卻不翼而飛,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就是符合構詞準則。我們應該向群眾學習語言,廣泛吸收群眾創(chuàng)造的簡潔明快、富有生命力的新詞。

3
在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中,有歷史“博物館”,供人們了過去,認識現(xiàn)在,預見未來,揚長避短。
從猿到人,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數(shù)十萬年的粗略歷史從聶赤贊普到南日松贊歷時三十二代藏王,近千年歷史,因無當時的文字記載,主要是根據(jù)歷史傳說和文物古跡寫出來的語言材料對深入研究藏族古代史,仍提供著主要線索和旁證其可靠性不亞于文物、化石等證據(jù)。河西走廊的武威,古代叫“姑臧”,是藏族一個大部落??????的名稱,藏族歷史證明這地區(qū)曾是藏族生存的地區(qū)。甘肅的“古浪”,是藏語???????,即黃羊溝的意思。“永登”原叫“莊浪”,是藏語?????????,即野牛溝的意思,說明這兩個地區(qū)是藏族牧業(yè)地區(qū)。如是,武威原名“姑藏”,是藏語??????的音譯,敦煌是藏語??????的音譯,張掖是藏語??????的音譯,銀川是藏語??????的音意合譯,賀蘭山是藏語??????的音意合譯,昆明是藏語????????的音譯,成都是藏語???????的音譯,重慶是????????藏語的音譯……語言是活化石,證明這些地區(qū)最早藏族棲居過。
西夏”藏語????? (古音??????,漢譯為“彌越”),是藏族????音譯為黨項的部落和藏族?????音譯為拓跋的部落等聯(lián)合建立的國家。其國家名稱藏語?????????????????????????????????? 漢譯為“大白尚國”??梢娢飨膰鵁o疑是以藏族為主體的今寧夏、陜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和內(nèi)蒙古西部的廣闊地區(qū)。于公元1038年建立到公元1227年被蒙古汗國滅,有些研究西夏史的同志不了解“拓跋”一詞的來歷,錯誤地認為是“鮮卑族”;不了解“大白尚國”的國名來歷,說成了“多民族聯(lián)合成立的國家”。
綜觀《格薩爾王傳》,可知歷史上藏族內(nèi)部,特別是藏族與其他民族之間頻繁的戰(zhàn)爭情景。盡管有大量的虛構情節(jié),其背景和隱藏在其中的事實是研究藏族與其他民族關系史難得的珍貴資料。
軍事用語,如:???(營)??(隊)??????(炸彈)等依次轉(zhuǎn)化為“院”、“帳圈”、“朵瑪”(用糌粑捏成的供神驅(qū)鬼的東西)。這既反映了藏族歷史上的軍事活動,由佛教興起取而代之的現(xiàn)象,也反映了類似詞義轉(zhuǎn)化的原因。
從借詞中可以看出歷史上藏族與其他民族相互交往的影響。??????? ??????? ???????等等是漢語“燈籠”、“桌子”、“唱戲”音譯借詞;“氆氌”、“糌粑”、“騍馬”等等是藏語????????? ?????? ??????? 的音譯借詞。由此可知,藏漢等民族交往歷史之悠久。
在藏漢語言中音義都相同的同源詞相當多,如:???和崗,???和域,????和莊,????和全,???和華……古漢語中這類現(xiàn)象更多,如:??和橐(毛口袋),兕和???,觀和????,赍和?????? 遽和??????,策和????,斷和?????,古漢語中有不少的詞,通過藏語(指同源詞)可知其確切的含義。在福建等地區(qū)的方言中有不少的詞至今仍保持著古漢語的讀音,如心和????、頸和???,一、二、三、四、九和???? ?????? ????? ???? ???……可見藏漢語言有密切的親緣關系,故有“藏漢語系”之稱。
至于藏文記載的各種歷史專著更多,這里也不用多說了。藏族著名學者更敦群培說:“一個民族的成員,若不懂本民族的歷史,就跟森林中的猴子一樣?!边@話很有道理。不了解自己民族發(fā)展的過程和規(guī)律,就看不清民族的未來;不懂得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就不會自覺地熱愛本民族,為本民族的繁榮強盛而奮斗。只有懂得本民族的歷史和民族關系史,才能提高民族自尊心,維護民族尊嚴;才能堅持民族平等團結的觀點,搞好民族關系,發(fā)展本民族進步事業(yè)。

4
在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中,有文藝“閱覽室”,讓人欣賞語言藝術,吸收說話的技巧,來提高思想感情表達的效率。與語言藝術有關的文學,包括小說、詩歌、辭藻、諺語、格言、謎語、故事、神話、傳說等等,既幫助我們了解一個民族的生產(chǎn)特點、戰(zhàn)斗精神、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婚姻制度、心理素質(zhì)、思維特點,擴大知識面,又能從文學的享受中陶冶心情,提高思想境界,掌握語言材料,提高表達效率。
藏語辭藻極為豐富,音節(jié)長短不等,其中的典故情趣盎然,不勝枚舉,對文學作品中的仙女,點綴得更美麗可愛,且使其語言富有音樂美,如把太陽叫?????????????????—“眾生之燈”,多么形象;把蝎子叫???????????????—“油毀”,說明蝎子雖毒,可用酥油毀滅。把遍入天(神名)叫???????????—“三步伏”,其典故最古,天和非天交戰(zhàn),遍入天戰(zhàn)不過具力非天,就化作小人,向具力非天求兩步之地。對曰“三步地亦可”,遍入天遂化身頂天,一步踩在須彌山上,一步跨到海洋邊,第三步無著,踏在具力頭上,具力無法,遂伏,遍入天用智取勝,故有“三步伏”之稱。
藏族成語來自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典籍、經(jīng)驗民俗中,結構嚴謹,言簡意賅,表達力很強。如?????????????????“海水一滴”(滄海之一粟),喻知道得太少。神話故事中記載,原在天界出現(xiàn)了一位精通語言學的大仙,他向天王帝釋傳授了語言學,帝釋又傳授給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成了眾神的語言學導師,但他很驕傲,眾生難以請教,帝釋讓他取來了一瓶海水,用古沙草沾了一滴水,隨云:“語言學之海,學它無止境!我得一瓶水,你沾滴一點?!苯鹦且宦?深知自己所得知識不過“海水一滴”,羞愧不已。又如???????????????????—“龜口脫木”,用生動的故事說明,不聽忠告必遭殃的道理。
藏族格言一般是名人語錄或以名著、寓言、故事中的典型事例剪裁而成,內(nèi)容精辟,富有哲理,一語破的,促人警醒。如可到可????????????????????????? “愚者少說為佳”,告誡外行應實事求是,不要裝懂,逞能會獻丑。???????????????????????—“實踐者最聰明”,說明事業(yè)上最有經(jīng)驗的人是最有本事的人。
藏族諺語,浩如煙海,俯拾皆是,言語生動活潑,含義豐富深刻?!昂炔枰絮r奶,講話要有諺語?!蹦羺^(qū)有不少人,講道理諺語滔滔不絕,出口成章。諺語是理論的精華,說服力很強。講群眾觀點,如說:“群眾里面有圣人,沙石里面有黃金”,“個好漢的妙計,不如三個凡夫的商議”。講勤奮,如說:“智慧燎原火,勤奮穿石箭”;“智慧來自實踐,幸福來自勤儉”。
藏族逢年過節(jié)喜慶、娛樂,愛用謎語做智力游戲,增添歡樂氣氛。如:“白白的灘上放黑羊,放羊娃有意把歌唱”,謎底是“讀書”。言語通俗,形象鮮明。又如“未繃弦的軟弓,未沾羽的硬箭,只用一手射出,對方腦袋開花”,謎底是“拋兜子”。對其作用和特征,描繪得體,富有詩意。諸如此類的謎語,既是精神生活的糖果,又是智慧開竅的鑰匙。
藏族社會以“詩歌的海洋”著稱,詩歌內(nèi)容包羅萬象,善用比興手法,一般以三段或兩段為一首,短至四句一首,長至千首萬首為系統(tǒng)的專題歌。藏族社會歷史上居住分散,缺乏專門的文藝團體組織,群眾為了文化生活,就采取了簡便易行、形式活潑、吸引力很強的歌舞演唱來進行娛樂活動,并以此為核心,實行群眾教育群眾,發(fā)展文化。在此舉一首歌曲,作個引子吧!
上面的山是紫金山,紫金山上太陽升,金光閃閃暖九州;
中間的山是白銀山,白銀山上月兒圓,銀光凱凱亮九州;
下面的山是珍珠山,珍珠山上酥油滿,香味濃濃富九州。
第一段象征政治清明,第二段象征文化發(fā)達,第三段象征經(jīng)濟繁榮。觸景生情,歌唱崇山峻嶺,抒發(fā)愛國熱情,多么生動優(yōu)美。
至于專題歌,就像一根很長的珍珠串,用一根主線把每首獨立的歌曲連接起來,貫徹始終,如:《羊歌》,從羊自大海出生,到草原生活,直到成了家畜,內(nèi)容曲折,情景交融,既有神話色彩,又有科學內(nèi)涵,問答對唱,長達一晝夜,是一部富有哲理的《動物進化論》。還有藏族民間的神話故事,廣泛反映著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所做的天真的解釋和美好的向往。寓言故事,用擬人的手法,對善惡是非進行贊揚、勸誡、諷刺和鞭撻,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都值得探索。

5
在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中,有圖書資料的“萬有文庫”,供人們學習多個領域的專業(yè)學科,了解古今社會生活情況,探索宇宙奧秘,為民族、為國家培養(yǎng)和造就人才服務。藏文對藏族燦爛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傳播具有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從縱向來說,文字把前人的基本知識記載下來,鞏固下來,后人卻能掌握前人所得的全部知識,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前進;從橫向來說,文字記載的文化科學成果,可以傳播到國內(nèi)外各民族間,凡掌握該文字的人都能了解,這樣文字就克服了語音交際在時空上的局限性。具體點說,語言雖是人類交際最重要的工具,但言出即逝,在空間上不能傳到遠方,在時間上不能留給后者??课淖值牧α?一個人可以把他的話送到遙遠的地方或留存到以后的無數(shù)年代,可見利用文字記錄語言,不僅使語言得到保存,而且完善和擴大了語言的交際功能。文字記載的各種優(yōu)秀成果,通過大量印刷和發(fā)行,又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巨大力量。藏文如果不是藏王松贊干布因為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等的迫切需要而創(chuàng)制,甚至至今尚未產(chǎn)生的話,我們這個民族肯定比現(xiàn)在還落后得多,世界上好多地方可能還不知道“藏族”這個民族,更談不到國際上興起的藏學熱潮。
文字產(chǎn)生以后,并不是消極地記錄語言,而是積極地促進著語言的豐富和發(fā)展??谡Z一經(jīng)文字記錄下來就很穩(wěn)定,就可有充裕的時間對它進行推敲、修改和錘煉,使語言不斷趨于完善和精密??谡Z不便積累詞匯,有些詞隨著其事物的消失而消失,而一旦在文字中記載下來,即使若干年后,仍然被人啟用。如古詞??????(證人)、只?????(食物)、?????????(患病),即使有其他相應的詞卻仍在沿用。藏文對方言的統(tǒng)一,對方言中有生命的詞語的應用和推廣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藏文從創(chuàng)制到現(xiàn)在至少有1350多年了,歷代學者辛勤耕耘,以語言學、哲學、工藝學、醫(yī)學、天文學、數(shù)學、佛學等為主,著書立說,累積如山,這些學科基本包括了各方面的知識。如:語言學中包括了語音學、文字學、詞匯學、語法學、辭藻學、韻律學、修辭學、寫作學、翻譯學等;佛學除藏族成百上千的佛學家的大量專著外,就以經(jīng)典譯著《甘珠爾》、《丹珠爾》為例來說,《甘珠爾》就有108函,計長條331013頁,《丹珠爾》218函,計長條64530頁,合計不同類型的專著有五百余種,內(nèi)容不只是佛學、佛教史、各種宗教學及其歷史,還有亞洲文化史,即印度思想史、語言學、天文學、數(shù)學、工藝學、醫(yī)學、氣功學等等。其中的很多原版珍貴論著早已失傳,卻在藏文中保存了下來,這是我們藏族同胞的功勞。譯著的語言都很精煉,可如實還原。這種“信、達、雅”有機統(tǒng)一的翻譯技巧,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這樣浩瀚的藏文原著和譯著是數(shù)以萬計的印度與我國的廣大藏族人民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經(jīng)驗總結,是留給我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的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哲學知識,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只有努力汲取其中知識精華,才能開拓新的知識領域,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更好地進行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子孫后代創(chuàng)造幸福。

6
在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中,有各級各類學校在發(fā)展教育,為藏族的四化建設和國內(nèi)的藏學研究培養(yǎng)和造就多種學者、專家和人才。
在歷史上,藏族以寺院為中心發(fā)展文化教育,它有系統(tǒng)的學科門類、完整的教育體系、嚴格的教學制度和成功的教學方法,因此培養(yǎng)出了數(shù)以萬計的學者、專家,其中有舉世聞名的大學者,如:宇妥云旦貢波、薩迦班智達、宗喀巴大師、五世達賴喇嘛、第司桑杰嘉措、布敦仁欽珠、格西西饒嘉措等等。他們?yōu)椴刈迦嗣褡鞒隽司薮蟮呢暙I。藏文是拼音文字,其構造詞匯的基本符號音、形、義結合緊密。學習簡便,一兩個月就可脫盲。藏文的形態(tài)變化有其科學規(guī)律,只要掌握了它的要領,就能運用自如。藏文的語音、詞匯、語法、韻律、修辭都有系統(tǒng)而完整的理論,對學習、寫作、翻譯乃至研究語言學,都有切實有利的指導意義?!把詾樾穆暋?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思維沒有民族性,同樣的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方式表達,思維對人類有統(tǒng)一的性質(zhì),民族間的交際可以通過翻譯實現(xiàn),但語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組字成詞,組詞成句的語法規(guī)則,表達方法都不一樣,故不懂這一民族語言的其他民族是無法理解的,就需要翻譯做媒介。語言與思維密切聯(lián)系著,彼此不能脫離而單獨存在,不依靠語言就不能進行思維,思想是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個會說話的人,總是依靠他自己的母語或用一種熟練的語言來思維,通過思維形成的思想,仍得用語言或文字來進行表達。
語言的民族特點說明,“撫養(yǎng)孩子最好的營養(yǎng)是母親的乳汁,發(fā)展教育最好的工具是本民族的語文”,藏族的文化教育只有用藏語文進行,才能得到高速度的發(fā)展。用藏語文授課,學生聽得明白,看得清楚。用母語思維,容易理解,讀寫聽說能力能很快提高。掌握了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就能轉(zhuǎn)化為技巧、應用與實踐。藏語文水平提高了,就能主動閱讀大量的藏文書籍,擴大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學好漢語、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不遵循認識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顧學生的年齡特征、語言隔閡等情況,一開始就硬用漢語授課,即使學了很長時間,掌握了相當數(shù)量的單字、詞匯,還是聽不明白,看不懂,用母語思維不理解,用母語想好了翻譯式的表達,別人聽不明白,看不清楚。功課趕不上,壓力大,失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只好半途而廢。
1958年搞反封建特權運動,甘南藏族地區(qū)學校的藏語文課大砍特砍,基本上成了漢語授課,初小一年級學生滿課堂,到三、四年級寥寥無幾,瑪曲全縣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牧民子弟上到縣中學的名額只有一個,僅有的這一個到初中三年級功課趕不上就輟學了。這就是歷史的沉痛教訓。青海黃南小學一至三、四年級全用藏語授課,后再加授漢語文課,有藏語文知識為基礎,學習漢語文理解力強,結果在全安多地區(qū)教育上遙遙領先。90年代民族院校招收藏文研究生,被錄取的大部分是黃南的。他們通過三年的學習研究,藏語文完全達到了碩士水平,漢語文也達到了正式大學畢業(yè)程度,外語也有了定的閱讀能力,這又是先進經(jīng)驗之所在。這兩點截然不同的客觀現(xiàn)實充分表明: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保障民族語言文字平等,根據(j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的實際發(fā)展民族教育,才能多快好省地培養(yǎng)藏族地區(qū)的四化建設人才。
綜上所述,藏族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知識,都貯存在藏語文中,因此,藏語文是我們藏族的最大知識寶庫,它永遠發(fā)著光和熱,照亮著藏族社會,溫暖著藏族人民,誰要是忘記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誰就丟失了這個最大的知識寶庫。因此,祖祖輩輩總是語重心長地叮嚀后一代:“即使忘記了家鄉(xiāng),也不要忘記母語?!?/p>

本文摘自馬進武《漢藏語言學論文集》

編輯 : 仁增才郎